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的平安画卷中,有一支特殊的 “无声战队”——警犬。2025年以来,这支队伍在坚持以“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活动为引擎,坚持用协同理念激活警务效能,以专业担当筑牢辖区安全防线,用暖心服务架起警民连心桥,努力让“忠诚警犬”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生动注脚。
“基础不松、强度不减、标准不降。”
这是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犬大队以科学训练体系夯实战斗力的智慧。带犬民警辅警围绕追踪、搜爆、物证搜索等核心科目,量身为每头警犬定制“每日1小时基础服从+每周1次摸底考核+每月1次阶段考核”的闭环训练机制,通过数据化考核动态调整训练侧重,超800小时的高强度打磨,让每一头警犬的技能精度都经得起实战检验。
科技强警,更要让警犬适应复杂环境的“科技挑战”。针对商场的人流嘈杂、车站的气味混杂、城郊林地的地形复杂等实战场景,民警辅警系统开展了环境适应性训练,通过模拟高分贝噪音、多源气味干扰、密集人流冲击等变量,精准提升警犬的抗干扰能力。
“警犬是战斗力的延伸,训犬更要训人,更要训协同。”这是对科技强警的深刻理解。
为切实打破警种壁垒,进一步提升警犬战斗力,大队创新构建“训导员+警犬+业务警种”三维协同机制,将实战场景搬进日常训练。积极联合刑侦部门模拟“野外物证搜索”,全力协同治安部门演练“大型活动防爆处突”,主动配合特警开展“可疑人员围控”,通过多次下沉基层派出所,对治安巡逻犬开展帮教培训,让基层所队的“战术配合、指令传递、现场处置”形成肌肉记忆。
通过“训战一体”模式,警犬出警响应时间从原来的12分钟压缩至5分钟,在多起刑事案件辅助侦查中,警犬“狼牙”在3起盗窃案现场精准定位物证,为案件侦破缩短了平均30%的时间,这种“科技赋能+机制创新”的协同效应,让警犬这一“无声战队”逐步从“辅助力量”升级成了“核心战力”。
科技训练的成果,最终要在守护平安中彰显。上半年,警犬大队多次承担师市各类安保任务,警犬在看不见的战场中,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道“科技防线”。
春节至元宵节的15天连续巡逻中,警犬在热成像辅助下,通过动态嗅觉追踪,排查可疑人员200余人,精准识别多名携带违禁品人员;高考期间,2头治安巡逻犬通过“定点嗅探+路径规划”模式,对2个考点完成全覆盖安检,确保“零隐患”;元宵节烟花秀、5.4走(跑)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对活动周边开展“定点值守+动态巡逻”的智能布防,让警犬真正成为群众眼中最安心的“无声卫士”。
特别是在1起老人走失警情中,警犬“狼海”凭借敏锐嗅觉追踪至老人走失前的位置,为民警辅警开展救援指明方向,也为救援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最终成功将老人寻回,老人的家属对着带犬民警和“狼海”竖起了大拇指。
在拉近警民关系中,警犬与群众的暖心互动也是重要一环。六一儿童节,警犬“闪恒”在警营开放日为幼儿园小朋友表演“障碍穿越”,训导员则用动画演示“警犬嗅觉原理”,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理解科技警务;在开展警犬“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宣讲中,警犬通过“搜爆演示”直观展示科技安防的重要性,收获了一大群“粉丝”。
这些“科技警务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让群众特别是孩子们近距离触摸科技强警的脉搏。
有群众在一次“警营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警犬的日常之后,感慨道:“原来警犬的‘超能力’背后是这么多科学训练,孩子们现在看到警犬巡逻,都会说‘这是保护我们的科技狗狗’。”这种信任,正是警务赋能最珍贵的成果。
从科学训练的“毫米精度”,到协同作战的“秒级响应”,再到守护平安的“实战亮剑”,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安局警犬大队正在努力用科技为警犬插上翅膀,用协同让警务效能倍增。下一步,大队将继续深化“科技+训战”融合,让每一头警犬都成为科技强警的“移动堡垒”,用更智能、更精准、更暖心的守护,回应辖区群众对平安的期盼。
来源:平安铁门关
编辑/排版:涂钰洁
校对:侯凡凡
审核:李涛
投稿邮箱:CWDMA@OUTLOOK.COM
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
中国工作犬业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