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经验分享】警犬搜救走失人员关键技术分析
最新动态
【经验分享】警犬搜救走失人员关键技术分析
2025-10-313



警犬凭借敏锐嗅觉和出色追踪能力,在走失人员搜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警犬搜救走失人员的关键技术环节,旨在提升搜救效率与成功率。



一、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年×月××日,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警犬技术大队接到苍溪县公安局陵江派出所报称,辖区一居民于前一日8点12分在××镇××山庄走失,请求警犬技术大队携警犬寻找。接令后,警犬技术大队立即派出民辅警携带警犬组成搜救队伍,前往苍溪县开展搜救工作。到达现场后,向失联人员家属了解警情,同时取得失联人员家属提供的鞋作为嗅源物品,下午5时,搜救人员依托视频监控关联人员锁定其最后可能出现的范围后,迅速赶到中心区派出所辖区某山脚附近,搜救人员兵分多路进行地毯式搜索,搜救警犬搜寻到一处茂密的草丛,突然停了下来,很快做出强烈的示警反应,警犬技术大队立即以此为重点区域重点搜寻,5时45分,搜救人员在山坡下一处草丛中成功找到失联人员。此时距离其失联长达50多个小时,搜救人员立即将老人送回家中。

(二)案例二

××××年×月×日,四川省广元市刑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接苍溪县文昌派出所转警称,前一日下午4时许,文昌镇一老人走失,派出所会同村组干部组织同村人员四处寻找无果,请求警犬大队协助寻找。

接警后,警犬大队立即组织3名警犬训导员携带追踪犬会同文昌派出所相关警力赶赴现场。带犬民警到达现场后了解失踪老人基本情况,现场提取老人平常所穿鞋子作为嗅源,在走失老人家附近进行追踪搜寻一夜无果。

次日上午警犬搜寻小组会同派出所、村组干部、村民重新制定搜寻方案,沿着老人较为熟悉的去往老人女儿家的方向进行搜寻,在警犬搜寻小组和其他搜救人员的努力下,在河沟茂密的荆棘林中将老人找到,老人精神不太好,有少许皮外伤,身体并无大碍,警犬大队民警和搜救人员的共同努力,平安将老人送回了家中。

(三)案例三

××××年×月××日下午3时,刑侦支队接到苍溪县公安局五龙派出所用犬请求称:前一日晚××村一高龄老人走失至今未归,需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派警犬协助追踪搜索。接到指令后,警犬技术大队民辅警立即携带警犬“咖啡”“脑花”开车连夜赶赴现场,到达走失老人家了解到走失老人于昨日外出后再没回家,其他路口监控未发现其身影。因担心走失人员安危,警犬技术大队民辅警迅速组织干部群众对相关区域道路、山林反复排查。

时间就是生命,警犬技术大队民辅警迅速成立2个搜寻小组,各组携带1头警犬分两个方向开展警犬技术追踪工作,通过警犬嗅源确定走失人员大致活动范围后,民辅警再次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巡山,最终在一山坡下发现了走失近30小时的老人。



二、警犬搜救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3起失联人员虽然被顺利找到,但作为1名警犬专业技术人员仍感觉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案情了解与现场掌握不足

基层办案人员及所在队对警犬使用认知有限,缺乏对警犬适用场景、作业时段及预期效果的清晰规划。部分案件在警犬专业人员抵达时,走失人员已失联多日,错失“黄金追踪期”,严重影响搜救效率。

(二)技术装备器材准备不充分

现场作业常出现手套、嗅源物证袋、执法记录仪等装备缺失情况。嗅源提取不规范,未遵循物证管理要求进行分类包装与保存,且缺乏影像记录,影响后期宣传与经验总结。

(三)协同作业模式单一

当前警犬搜救多依赖犬的自身能力,面对大风、大雨等恶劣环境时,搜救效果受限。无人机、热成像仪等科技设备与警犬协同作业机制尚未健全,未能形成空地结合的高效搜救体系,难以实现全区域精准搜索。

(四)警犬搜救工作积极性待提升

不同犬种在搜索作业中的表现差异显著,大型狼犬种如昆明犬、德国牧羊犬搜索积极性相对较弱。多数警犬存在工作速度慢、持续高效作业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制约搜救工作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三、警犬搜救关键技术优化的策略




(一)接警评估阶段优化

1.时效性判断:建立"黄金12小时"响应机制,对失联超过48小时的案件需同步启动多技术协同方案。

2.信息预采集:设计标准化问卷(含走失者病理特征、常去地点、气味物品存放位置等),通过接警电话远程指导家属完成前期准备。

(二)采用嗅源管理与保存技术

1.三级嗅源分级制度:一级,采用未清洗内衣、袜子等,使用无菌袋密封,冷藏运输;二级,采用鞋子、枕头等,避免徒手接触,专用镊子提取;三级,采用家具、常用物品等,需多点采样复合。

2.气味保鲜技术:推广使用-20℃便携式冷藏箱,延长嗅源有效期至72小时。

(三)精准确定搜索起点与范围

警犬技术员利用视频监控,确定失联人员失联最后一次出现的地点,作为警犬追踪搜索起点,搜索起点的选择、确定是直接关系到现场工作的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搜索方向正确,警犬搜索作业能快速有效地完成现场工作,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为找寻失联人员节省宝贵时间。否则,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不仅不能快速找到失联人员,还会延迟找到失联人员。

(四)优化嗅源发现与提取方法

1.失联人员嗅源的提取:失联人员失联前长期接触的物品是警犬技术工作者首要考虑提取的物品,此类嗅源失联人员平常接触时间长,所以其吸附的气味相对较浓,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

2.现场嗅源的提取:以失联人员的鞋子为现场嗅源,赋予警犬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此类嗅源含有失联人员大量的汗液、皮脂及脱落的皮肤微粒,相对于环境清净的山林,其气味即浓又纯,具有明显的个性及较高的时效性。

(五)深化现场勘查与调查访问

这3起案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警犬技术在农村地区案件现场的使用效能,警犬技术大队参战的民辅警和警犬怀着坚定地找到失联人员信念,克服农村地区恶劣天气和复杂现场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失联人员最后一次出现地点,以此为中心3千米范围内的现场深入到位地细致搜寻,结合现场访问获得的各种可能前往的方向对其进行充分研判,反向思维,模拟失联人员可能前往的地点,进一步从实际现场中最大程度地解读出相关联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场。据此制订了现场警犬的使用方案,为找到失联人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升了农村地区警犬追踪技术的使用效能。

(六)加强针对性日常训练

警犬的现场使用是检验警犬训练效果的考场,是对警犬作业能力的检验。农村案件现场环境复杂,围观群众多,尤其是失联人员失踪后,家人对失联区域反复搜寻、踩踏过,对警犬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作业专注度有较高的要求。这3起案件中参战的民辅警和警犬平时就根据辖区农村地区案发实际,紧贴实战,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训练,夯实的基本功保证了警犬在农村案件现场使用中持久作战能力,最终成功找到失联人员。



警犬在走失人员搜救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是其他仪器设备无法替代的重要力量。通过优化接警评估、完善嗅源管理、创新协同作业模式、提升搜救犬训练水平等关键技术环节,能够显著提高警犬搜救的成功率与效率。未来,应持续结合实战需求,不断探索与创新警犬技术应用方法,使其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往期推荐

【征集令】等你投稿!第四届爱犬摄影书画作品征集来了

关于举办“2025全国工作犬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作犬装备产品展示会”的通知

2025昆明犬展评暨服从训练比赛圆满收官!


来源:《中国工作犬业》杂志2025年第8期

作者:白泰霖 霄 队 黄鹏程

编辑:涂钰洁

责任编辑:李涛

投稿邮箱:CWDMA@OUTLOOK.COM


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

中国工作犬业杂志社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