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毒品原植物是指用来提炼、加工成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植物,常见的毒品原植物主要有大麻、罂粟、古柯和恰特草4种。其中,大麻是最常见、滥用人数最多、滥用时间最长的毒品原植物,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危害,特别是近些年在国际大麻管制等级降低以及乌拉圭、加拿大、美国等30多个国家“大麻合法化”浪潮下,世界各国对大麻管控难度增大,以大麻为首的毒品原植物犯罪出现反弹,犯罪形式更加复杂难控,如:非法种植案件在局部省份逐年上升;大案要案增多、单次贩卖数量增大;毒品原植物来源地多元化,除东南亚外,北美地区也成为主要来源地;贩运方式多样化、隐蔽化,多通过国际邮包少量、多次、分散入境,非接触式贩毒模式突出;吸毒人数增加,群体年轻化,《2019年浙江禁毒白皮书》指出——“目前吸食大麻人群以年轻人为主,涉及群体从外国留学生、海外归国人员等群体向普通年轻群体扩散”。
《2022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3亿人使用毒品,超过3600万人患有吸毒障碍,约有20万人因吸毒而死,其中吸食大麻人员为2.09亿。专家预测世界范围内毒品原植物犯罪将长期保持高发态势,而且打击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针对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开展全链条打击已成为行业共识,但由于缺少新技术、新装备的支撑,如何对高效地开展搜索、追踪、查缉、鉴别等工作成为当前打击涉毒品原植物犯罪的难题。
对此,警犬技术有望成为破解难题的新的手段,这是因为:警犬嗅觉灵敏,机动灵活,在打击传统毒品犯罪中发挥了奇兵作用,对毒品原植物的搜索、追踪、鉴别等方向具备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但由于警犬技术与涉毒品原植物犯罪两个领域尚未达到深度融合,应用警犬技术打击涉毒品原植物犯罪的研究尚在初级阶段。本文从打击涉毒品原植物犯罪的角度出发,选择大麻、罂粟这两种典型的毒品原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警犬对毒品原植物不同部位的鉴别能力,证实了警犬对毒品原植物气味具备优异的敏感度和鉴别力,为深入研究针对毒品原植物的“查打一体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选取大麻、罂粟2种毒品原植物的幼苗、花絮、叶片、种子等不同部位作为样本,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嗅源气味,选择2头德国牧羊犬鉴别犬开展毒品原植物气味鉴别实验,初步探索警犬对毒品原植物不同部位的气味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为后续开发“查打一体化”技术,解决可行性、准确性、灵敏性等理论问题。
(一)样本处理
毒品原植物样本,经专业鉴定机构鉴定确认后,在警犬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气味鉴别研究室内完成处理过程:取整株罂粟干枝,分离出罂粟壳、叶、根、茎、籽各50g,取大麻干枝整株分离出叶、根、茎、花、种子各50g,另取晒干的罂粟幼苗50g,以上检材分装于气味保存袋备用。制备气味时,取上述各种检材1g,按照常规鉴别技术的要求制备气味嗅源和配物。
(二)鉴别犬气味联系训练
鉴别犬由警犬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已完成气味鉴别基础科目训练,具备气味鉴别能力;在实验前一周,由训导员依次用各种备用毒品原植物的检材,对鉴别犬进行气味联系训练,每种检材训练5次,操作方法与人体气味联系方法相同。
(三)对大麻和罂粟植株的鉴别实验
首先以大麻叶作为所求物,以罂粟的5种不同部位(壳、叶、根、茎、籽)为配物,开展气味鉴别实验,设置3次重复;其次以罂粟叶为所求物,以大麻的5种不同部位(叶、根、茎、花、种子)为配物,开展气味鉴别实验,设置3次重复。分别记录鉴别结果。结果发现,无论是以大麻叶还是罂粟叶为所求物,警犬只对装有目标气味的鉴别罐有反应,对其他10种的配物气味无反应,6次鉴别的成功率为100%。实验证明警犬对于不同种类的毒品原植物,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
(四)对大麻植株不同部位的鉴别实验
以大麻种子、幼苗、花絮、根、叶5个不同部位的作为样本,依次选取其中一个部位作制备鉴别用所求物,剩余其他不同部位制备为配物气味,交叉开展气味鉴别实验,每个所求物设置3次重复,记录警犬对大麻植株不同部位的气味的鉴别能力。结果发现,警犬对大麻植株5个不同部位的15次鉴别中,成功9次,错判6次,3次错判是以大麻幼苗作为所求物,警犬对大麻叶做出示警反应,另3次是以大麻叶作为所求物,警犬对幼苗做出示警反应。实验证明,对于大麻植株不同部位,警犬具备良好的区分能力,但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警犬无法区分。分析可知,大麻幼苗和大麻叶本质上均为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气味组成具备较高的相似度,导致警犬无法区分。
(五)对罂粟植株不同部位的鉴别实验
以罂粟的干燥的幼苗、罂粟壳、叶、根、茎、籽作为6个不同部位检材,依次选取其中一个部位作制备鉴别用所求物,剩余其他不同部位制备为配物气味,,交叉开展气味鉴别实验,每个目标设置3次重复,记录警犬对罂粟不同部位的气味的鉴别能力。结果发现,警犬对罂粟的6个不同部位的18次鉴别中,成功12次,错判6次;3次错判是以幼苗作为所求物,警犬对叶做出示警反应,3次是以叶作为所求物,警犬对幼苗做出示警反应。实验证明,对于罂粟植株不同部位,警犬具备良好的区分能力,但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警犬无法区分。其原因与无法大麻幼苗和大麻叶相同。
(六)警犬对毒品原植物的最低鉴别限量检测
选择大麻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花絮、叶两个部位,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1g、0.5g、0.25g、0.1g、0.05g、0.025g,将花絮或叶片碾碎后,以纱布包裹放置于气味采集袋中,吸附12h后将纱布作为配物进行实验;另外制备大麻花絮、叶的嗅源气味(检材大于1g),开展鉴别实验,初步测量警犬鉴别大麻的最低限量。结果显示,对大麻花絮,随着配物重量的递减,警犬鉴别出所求物的所需时间不短增加,时间从10s增加到了23s,当大麻花絮的重量递减到0.025g时,警犬无示警反应;对大麻叶,随着配物重量的递减,警犬鉴别出所求物的所需时间不短增加,时间从7s增加到了18s,当重量递减到0.05g时,警犬无示警反应。警犬对大麻植株不同部位的最低鉴别限量和反应时间存在差别,预示着不同检材对警犬鉴别结果存在影响;当两种检材质量均大于0.1g时,均能够获得准确的鉴别结果。若以0.1g检材进行评价,警犬的灵敏度高于常规仪器检测。
通过本文实验可形成以下结论:警犬通过气味棒和气味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味联系训练后,具备搜索毒品原植物的能力;警犬对毒品原植物的不同品种、同种植株不同部位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鉴别成功率最高可达100%;警犬不能区分大麻和罂粟的叶与幼苗,原因是幼苗未成熟前植株主要为叶片,其成分基本相同,具有相类似的气味;警犬对同类植物不同部位的鉴别能力与样本量相关,重量越低,气味浓度越小,鉴别难度越大;警犬对大麻花絮最低鉴别限量约为0.05g,对大麻叶最低限量约为0.1g。
本文以大麻、罂粟2种毒品原植物为研究样本,证实了警犬对毒品原植物气味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为未来建立一体化的查缉、鉴别毒品原植物的警犬技术奠定基础,具体结果也充分展显示出警犬对毒品原植物的优秀鉴别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在实际警务实战中,毒品原植物犯罪涉及的毒品种类和形式远远复杂于本实验设计。
一是常见毒品原植物主要有4种,但受条件限制本文未获得古柯和恰特草两种毒品原植物,相关的实验未能开展,警犬对古柯和恰特草气味的鉴别能力尚待验证;
二是毒品原植物在生物学分类中往往存在亚种,亚种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很大差异,其气味图谱是否存在差别、警犬能否准确鉴别等问题尚待研究;以大麻为例,通常会分为两个生物学亚种,我国将大麻分为工业大麻和医用大麻2类进行管理,工业大麻(四氢大麻酚<0.3%)用于获取纤维和种子,医用大麻(四氢大麻酚>0.3%)严禁种植和使用,工业大麻和医用大麻在活性物质含量上存在很大差别,必然会造成气味图谱的差异,因此,未来基于警犬技术建立毒品原植物查缉技术时毒品原植物属内的品种差异必须充分考虑;
三是当前毒品原植物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其外观已经与原植物相去千里,极难辨识,以大麻为例,存在麻勃(花芽)、大麻烟(叶)、大麻电子烟、大麻油、大麻脂、大麻精华、大麻饮料、大麻酥糖、大麻饼等多种产品,而恰特草则往往以茶的形式出现,本文以原始的植物干体作为实验样本,并不能全面代表警犬对不同深加工产品的鉴别能力;
四是未来警犬在查缉涉毒品原植物犯罪过程中会涉及追踪、搜索、鉴别等多个技术方向,其所求物或经过巧妙伪装,或经过精心隐藏,相对于本实验中的理想实验环境而言,警犬查缉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未来查缉技术的建立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当然,当前公共安全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的血迹搜索技术、城市追踪技术、气味鉴别技术、搜毒搜爆技术等可为研究建立毒品原植物及其衍生产品的警犬查缉技术提供良好范式,相信经过系统科学的研究,基于警犬的毒品原植物查缉技术将在打击毒品原植物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本文针对毒品原植物开展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将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来源/《中国工作犬业》杂志
编辑/卢韵笳
责任编辑/王林
投稿邮箱:CWDMA@OUTLOOK.COM
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
《中国工作犬业》杂志社